【培训学习】人员密集场所突发闹事处置-下 | 巡逻识别、控制和处置(二十三)

发布时间:2022-09-13 09:02


4.对人员密集场所纠纷的处置

人员密集场所纠纷是指在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的各种争执事件。

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由各种矛盾引发的纠纷很多,需要保安员及时予以调解处理。

(1)对争吵的处理

争吵是指在公共场所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恶语相向、互不退让的行为。对争吵要及时干预,否则可能发展成肢体冲突等。争吵现场有时仅是争吵人员在场,有时会引起数人甚至数十人围观。对于争吵,保安员要劝说、隔离双方当事人,疏散围观人员。当劝说无效时,保安员要及时将当事人带离现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2)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处理

寻衅滋事是指有人无事生非,故意起哄、破坏、挑衅而引起的纠纷。遇到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保安员要立即进行现场评估,确定案件性质,隔离双方当事人(见图2-24),疏散围观人员,同时报告场所管理部门,必要时立即报警。

首先要将双方分开,防止事态扩大,发出警告,用语言控制,可将嫌疑人和被害人暂时留下,同时立即报警或报告保卫部门前来处理。

(3)对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的疏导

人群疏导是指发生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或者较多人群涌向有限的通道、场所,瞬间现场混乱时,应立即启动处置预案,组织引导人群合理流动。

通常采用人墙法、多路引导法、截留疏导法、疏散引导法、隔离法以及强制疏散法等进行人群疏导。

1)人墙法是由保安员等现场工作人员手牵手组成一道人墙,用以引导、疏散密集人群的方法。

 

图2-24干预制止打架斗殴

2)多路引导法是由保安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分别带领人员进行疏导的方法。

3)截留疏导法是通过从源头限制人流进行疏导的方法。

4)疏散引导法是通过加快疏散速度进行疏导的方法。

5)隔离法是通过设置隔离区予以疏导的方法。

6)强制疏散法是在人群不愿疏散的情况下,强行予以疏导的方法。

在具体疏导过程中,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疏导,以尽快恢复秩序,确保安全。

(4)公共场所隔离区设置

隔离区是指通过拉警戒线、设隔离带、保安员站位等方式将服务对象与周边隔离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

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隔离区,目的是使场所人员有序流动,确保场所人员安全。

设置隔离区包括事先划定和活动中设置两种情形。

事先划定隔离区是在场所开展活动之前,根据安全需要,事先设置好人员隔离区域,以便合理管控人群,确保人群有序流动。

事先划定隔离区常釆用划线隔离、利用专用隔离设施进行隔离、采用人墙隔离以及利用汽车隔离等方法实施。

活动中设置隔离区是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针对已经出现的混乱、拥挤等危险苗头或状况,为对人群进行有效管控而临时控制的隔离。

活动中设置隔离区常釆用拦截分割、穿插隔离、包围隔离、单向隔离等方法实施。

(5)公共场所巡逻区域警戒

巡逻区域警戒是指保安员在巡逻时,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中重点目标或重点区域的安全而采取的限制人员出入的安全保障措施。警戒的方法包括:

1)设置警戒线警戒

设置警戒线警戒,即对警戒对象采取设置警戒线的方式进行封闭式隔离,防止无关人员接近保护目标和随意出入保护区域。

2)设置哨位警戒

设置哨位警戒,即对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釆取设置哨位的方式进行定点守护和随行守护,拦阻无关人员接近保护目标和随意出入保护区域。哨位警戒包括固定哨位警戒、流动哨位警戒和瞭望哨位警戒。

3)设置路障警戒

设置路障警戒,即对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通过设置路障等阻隔设施,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及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