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景区重点区域保安安全巡查和防范工作

发布时间:2022-12-06 11:26

景区的特点就是地方大、区域安全情况复杂。我们宜根据服务区域情况,进行分区管理,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每个区域设置大的网格化管理块,每名保安人员所设的岗位是各网格块中的网格点,通过块面与管理点的结合来进行网格化管理。

重点关注区域:

(一)山体区域

景区旅客线路依附山体形成,其中包括木栈道、石级路、观光车道等涉及悬崖山体区域。

因山体系统的相对不稳定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极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如夏季多暴雨,易引起山体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景区游览道堵塞,更会引起游客及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事故。

因此,在安保日常工作中,需着重关注景区内山体重点区域,特别是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的山体。

防范措施:

1.及时更新和维护景区里的设施设备,对涉及安全保护工作的人员严格培训和要求;

2.加强警示牌的警示警示作用和合理布置,尤其是自然灾害多发季节和活动类事故多发点;

3.加强日常巡检,检查区域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以往有发生过落石现象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区域内木栈道、栏杆有无松动、脱落,石级道有无石块松动。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尽快进行修复工作,并设置警示牌,提醒游客。

4.及时劝阻采石、取土,或进行攀岩、山体野道探险等行为。


(二)水面区域

对景区内江、湖、河片区内大面积的水面区域加强安全防范,注重安全检查和对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

防范措施:

1.预防游客下水游泳、钓鱼等,发现、制止各种下水行为;

2.发现游客、儿童落水等情况马上采取救护等措施工作;

3.检查发现防范方面的漏洞,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定时对水面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安全漏洞要及时处置、及时汇报,并要求相关人员及时离开险区。

4.在雨雪恶劣天气、汛期,对于水面区域加强巡逻,要求游客处于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


(三)森林、植被区域

景区内一般被森林覆盖,景区内树木茂盛,植被繁茂,需严防山火、保护森林。珍稀树种繁多,有时还会经常举行各类花卉展览,吸引大量旅客前来观光,人员密度大。

防范措施:

1.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严防山火,保护森林。把控火源,门口设置“火种”存放处,专人监督检查。沿着山路检查景区内防火设备的落实情况。

2.及时劝阻砍伐林木,采折、采挖花草、竹笋、药材等植物的破坏行为。区内无焚烧枯枝和树叶现象。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或在防火区内擅自野外用火,在非指定区域吸烟、烧烤,焚烧香蜡纸烛。

4.大型花卉展览期间,加大巡逻力度及安保部署,维护好现场秩序,做好游客分流引导。


(四)古建筑区域

景区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古建筑、古墓、题名石刻、古洞穴等。古建筑群多为木质结构,修建时间较久,对于防火、防水等级要求高。

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

有的纪念馆陈列着名人生前使用过的红木家具、名贵瓷器、收藏的字画、家人的哀思、系列珍贵照片和近代社会名人所题的词等等。

防范措施:

1.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

3.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

4.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